在过去,提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(LIMS),人们的认知往往局限于数据管理层面,主要聚焦于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存储、查询以及简单的统计分析等基础操作。然而,随着实验室管理理念的不断革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,如今的LIMS已经突破了传统数据管理的局限股票配资大盘,更加注重对实验室整体运行进行全面、细致的规范管理,确保实验室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高效、有序地开展。
契合ISO 17025的信息溯源需求
ISO 17025标准对实验室检测信息的溯源性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。为了满足这一标准,LIMS从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五个关键维度入手,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过程数据进行系统管理,从而实现了信息追溯的合规性。通过构建并实施先进的LIMS,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、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“人”的精细化管理
实验室的各项检测和质量活动都离不开人员的参与和主导,因此LIMS必须能够全面获取与人员相关的各类信息,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:
展开剩余75%培训详情
包括被认可的与仪器操作或检测流程紧密相关的培训项目,详细记录培训及认可的具体日期,以及人员所取得的专业资格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等信息。
角色职责
LIMS应根据业务规划,为每个岗位角色清晰界定其职责范围,确保工作流程的顺畅衔接和高效执行。
授权项目
实验室的检测项目会预先在LIMS中进行设定,系统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人员的培训情况,合理分配检测项目给相应人员,实现人岗匹配。
基本资料
包含姓名、员工号码以及所属部门等基础信息。
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人员信息表、培训信息表、检测项目信息表等构建结构化数据库来实现有效管理。同时,检测人员与培训信息、授权检测项目之间可由软件供应商依据内在逻辑进行关联,实现数据的同步更新和共享。
“机”的智能管控
仪器设备的校准或检定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,它能使测量量值通过连续的比较链与国家或国际计量标准相衔接。
因此,LIMS需要具备获取或记录仪器设备编号、校准和检定日期、有效期、设备管理员信息、失效缓冲期以及校准或检定结果等详细信息的能力,并且最好提供灵活的人机对话界面以便操作。
此外,LIMS还应实现与仪器的良好连接,达成数据的自动采集。从样品进入实验室开始称样,数据即可自动采集并流转。在样品上机测定环节,系统能够自动解析大型仪器的检测结果数据并导入LIMS,同时将这些信息抓取到电子原始记录中,并依据预设公式自动计算检测结果,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,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。
“料”的规范管理
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,标准物质常用于对检测仪器进行期间核查,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,是溯源体系中的关键一环。
为此,LIMS需为各标准物质建立完善的档案,档案内容应涵盖标准物质的唯一性编号、名称、证书号、生产批号、存放位置、生产商信息、生产商联系方式、入库时间、有效期、校准周期、适用的仪器设备编号、期间核查结果、领用量、领用日期以及领用人等详细信息。
对于试剂、耗材等其他物料,可参照标准物质的管理逻辑进行类似的信息管理和跟踪,确保物料的合理使用和有效追溯。
“法”的系统梳理
标准是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之一,是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要依据。
LIMS应对每一个标准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梳理,包括标准名称、分类、状态、受控标识和编号、有效期限、录入年份等,从而实现对标准的收集、分类、整理、归档、发放、受控、查新、变更、作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。
在LIMS中,标准可分为检测方法标准和结果判断标准两大模块。按标准对象进一步细分为通用标准(基本标准)、产品标准、生产操作规程标准、检验方法和程序标准四类。通常,检验方法和程序标准归类于方法标准模块,基本标准和产品标准则归入判断标准模块。
“环”的实时监控
实验室的日常事务中,无论是仪器的正常运行条件,还是标准物质的贮存、运输和处置使用,都对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。为保证检测质量,必须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。
一套功能完备的LIMS应具备从环境监测仪器中自动获取各类环境信息的能力,如电磁干扰、辐射、湿度、温度、声级和振级等,为实验室的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。
选择一家可靠、专业的软件供应商股票配资大盘,并深入结合实验室的实际业务需求以及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,LIMS能够通过对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五个要素的信息化管理,实现检验检测过程的全程可溯源,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。
发布于:重庆市亿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